世界微资讯!大连化物所实现低毒性量子点近红外上转换与太阳光合成

首页 > 滚动新闻 > > 正文

日期:2023-02-10 08:36:58    来源: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光电材料动力学研究组研究员吴凯丰团队在量子点光化学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实现了低毒性量子点敏化的近红外光至可见光的上转换,并将该体系与有机光催化融合,实现了高效快速的太阳光合成。

红外光到可见光的上转换在能源、医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对太阳能电池而言,上转换能使器件有效利用阳光中大量的低能量红外光子,提升太阳能转换效率。在各类上转换技术中,基于有机分子三线态湮灭的光敏化技术可对非相干、非脉冲光源实现上转换,具有较强的实用前景。然而,此前报道的近红外光敏剂普遍效率较低或含有贵金属和有毒金属,相对廉价环保的高效近红外光敏剂仍有待开发。

吴凯丰团队致力于胶体量子点的超快光物理与光化学研究。在超快光化学领域,该团队系统研究了量子点敏化有机分子三线态的动力学机制,并探索了这些新机制在光子上转换、有机光合成等领域的初步应用。以此为基础,该团队开发了CuInSe2基量子点,用于替代剧毒性的铅基近红外量子点,实现三线态敏化和近红外上转换。

本工作制备了ZnS包覆的Zn掺杂CuInSe2核壳量子点,有效解决了该类量子点缺陷多和稳定性差的难题。研究在量子点表面修饰羧基化的并四苯分子作为三线态受体,并采用红荧烯分子作为湮灭剂,构建了溶液相上转换体系。时间分辨光谱研究表明,该类量子点的光生电子和空穴均会在皮秒尺度被局域在量子点本身的缺陷位点。该局域化电子-空穴对仍可在纳秒尺度传递至量子点表面的并四苯分子,高效生成自旋三线态,并进一步传递至溶液中的红荧烯分子,进行三线碰撞湮灭。该体系实现了近红外至黄光的上转换,量子效率达16.7%。

此外,该工作进一步将该上转换体系与有机光催化融合,将上转换产生的红荧烯单线态直接用于“原位”有机氧化、还原、光聚合等反应。该设计巧妙避免了上转换光子传播至溶液表面所经历的量子点重吸收损失。此外,得益于近红外光子的有效利用和量子点的宽谱吸收特性,该上转换-有机催化融合体系可在太阳光下高效快速运行,在室内窗台上(光照强度约32 mW cm-2)几秒内即可实现丙烯酸酯的光诱导聚合。

该工作实现了低毒性量子点敏化的近红外至可见高效上转换,发展了高效快速太阳光合成的新路径。这一交叉创新型成果对光化学和光合成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以Near-infrared photon upconversion and solar synthesis using lead-free nanocrystals为题,发表在《自然-光子学》(Nature Photonics)上。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稳定支持基础研究领域青年团队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连化物所创新基金等的支持。

论文链接

大连化物所实现低毒性量子点近红外上转换与太阳光合成

关键词: 重要意义 有机分子

下一篇:【天天播资讯】空间中心提出利用火流星观测数据约束近地小行星物理特性的方法
上一篇:最后一页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