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抑郁症状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常见的伴发症状,伴发率约50%,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利培酮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第二代主要药物,对精神分裂症阳性和阴性症状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但对抑郁症状的影响尚不清楚,且其潜在作用机理也未获得明确解答。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张向阳研究组和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青年特聘研究员魏高峡合作,发现精神分裂症伴发抑郁患者存在扣带皮层结构异常。
在此基础上,研究进一步考察了精神分裂症伴发抑郁患者扣带回脑区结构是否能在接受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后得以改变。该研究招募了首次确诊的42名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得分将患者分为伴发抑郁组和非伴发抑郁组。所有患者均只接受利培酮治疗。在基线和12周药物治疗后分别进行了临床症状评估和磁共振扫描。
结果仅在抑郁组患者中发现,12周利培酮治疗缓解了患者的抑郁症状和精神分裂症症状,治疗后吻侧前扣带皮层(rostral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和苍白球体积显著增加。与假设相一致的是,抑郁组中抑郁症状缓解和腹侧扣带回体积增加存在负相关,精神分裂症症状缓解和苍白球体积增加存在负相关。
研究表明,腹侧扣带回体积改变是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伴发抑郁症状的关键神经机制。综合之前的干预前横断面研究,扣带回结构异常可能是精神分裂症伴发抑郁症状的典型特征。这为今后精神分裂症的单独抑郁分型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科学启示,并为后期的精神分裂症伴发抑郁干预提供了重要的干预靶点。
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Health Psychology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心理所科学基金的支持。
论文链接
A、DP中抑郁症状缓解和rACC体积增加为负相关;B、精神分裂症症状缓解和苍白球体积增加为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