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基础研究占全部科研经费的比重,除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还要引导企业和社会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重视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运用。只有切实提高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夯实基础研究之根基,我们才能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不怕别人“卡脖子”,实现又好又强的高质量发展。
12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家科技领导小组会议,听取推进科技创新有关情况汇报并部署下一步工作。李克强指出,推动科技创新要引导各方面把更多注意力放在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上来,在用好财政资金的同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社会力量多渠道持续增加投入,明显提高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
随着中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不断提升,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企业,如果没有基础研究做支撑,不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发展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就会随时被外国企业“卡脖子”。
我国一向重视科技投入和科研经费安排,很多企业在科研方面舍得投入,科研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逐步提高。同时也要看到,我国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在科研经费安排上,用于基础研究的比重总体而言并不高,特别是一些高端领域研究还处于被动状态,未能主动安排更多资金用于高技术研究和高端产品开发。
相应地,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与一些发达国家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很多本来可以解决的问题,也因为基础研究不够而成为短板,客观上让外国企业对我们“卡脖子”有了可乘之机,也使我国企业在产业链分工和利益分配方面处于不利位置。我国不少企业盈利能力没有国外同类企业强,除了管理和融资成本等方面的原因外,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基础研究水平存在差距,整体竞争能力包括参与产业链利益分配的能力较弱。
中央提出明显提高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这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及时的要求。要提高基础研究水平,就必须增加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必须提高基础研究占全部研究经费的比重——不仅要稳步提高科研经费占企业销售收入、财政收入的比重,还要提高基础研究经费占全部科研经费的比重。要想让创新的氛围更浓,让创新的平台更高,让创新的成果更有影响,就必须提高高端技术研究经费占基础研究经费的比重,真正形成正确的科研导向,真正形成良好的基础研究环境。
我国科研人员群体具有优良的传统,绝大多数科研人员都有能力和决心做好基础研究工作,很多不为外界干扰、不受利益影响的科研人员,都下决心为科技事业奋斗一生。然而毋庸讳言,如果在基础研究投入等方面不能形成良好的氛围,对基础研究的投入缺乏充分的保障,不可避免会对科研人员全力投身基础研究造成干扰和影响。增加基础研究投入,提高基础研究经费占全部科研经费的比重,就是要确保科研人员安心从事基础研究,全身心致力于提高我国的基础研究水平,为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提高基础研究占全部科研经费的比重,除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依法依规使用好财政资金,还要引导企业和社会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要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校加强合作,实现科研成果有效转化,按照产业链配套要求,重视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运用。
推动科技创新和基础研究发展,激励更多科研人员从事基础研究,还要加大科研成果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对侵犯知识产权和剽窃他人成果的行为依法坚决打击,让广大科研工作者能够放心创造、安心研究,不用担心自己的成果被别人窃取或侵犯。
总之,只有切实提高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夯实基础研究之根基,做大做全产业链条,我们才能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不怕别人“卡脖子”,实现又好又强的高质量发展。(本报特约评论员)
关键词: 提高基础研究经费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