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长的操作必须审慎行事 找准、找好稳增长的发力点

首页 > 滚动新闻 > > 正文

日期:2019-11-19 08:17:38    来源:经济日报    

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持续加大,稳增长在宏观政策目标和宏观调控体系中的意义日趋凸显,做好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的稳增长工作异常重要。然而,形势越是严峻,就越要保持清醒;矛盾越是错综复杂,就越要冷静观察。要认识到国内外经济和政策环境已大不相同于以往,稳增长的操作必须审慎行事,力求精细化。其中,最具关键意义的一条,就是在全面认识、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运行实情的基础上,找准、找好稳增长的发力点。

将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稳增长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收入视野,就会看到,在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中国,用于稳增长的实质举措,既要有以逆周期调节为代表的需求管理,还需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增长的操作,首先要两者兼容——让需求管理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扬所长、相得益彰,进而要主辅相济——形成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就业、产业、投资、消费、区域等多方面政策协调发力的新时代宏观调控格局。既不能将全部希望寄于加强需求刺激一身,更不能忘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是长远大计、治本之策。

面对当前的经济下行压力,如果我们冷静地将导致经济下行或同经济下行有关的矛盾和问题捋一捋、分分类,就会看到,在它们之中,既有外部的矛盾和问题,也有内部的矛盾和问题。既有周期性的矛盾和问题,也有结构性和体制性的矛盾和问题。对于短期的、外部的或周期性的矛盾和问题,可以通过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产生对冲效应;而对于长期的、内部的或结构性、体制性的矛盾和问题,仅靠逆周期调节极可能难以奏效。所以,稳增长的操作,需要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实施逆周期调节应对来自于短期的、外部的或周期性的矛盾和问题的同时,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行动应对来自于长期的、内部的或结构性、体制性的矛盾和问题。既不能将所有矛盾和问题不加区分地“一锅煮”“一勺烩”,更不能企望靠一种政策工具包治百病。

面对当前的经济下行压力,当然要注重实现短期的总量平衡。不过,跳出短期的、总量的视野局限而伸展至长期的、结构的问题,就会发现,长期的结构平衡同样不可或缺。多年的实践反复提醒我们,短期的总量平衡,必须以长期的结构平衡为基础。离开了长期的结构平衡,短期的总量平衡也是不可持续的。而且,相对于高速增长阶段而言,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是结构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所以,稳增长的操作,一方面须兼容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在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之间“跳舞”。以总量平衡为结构优化创造条件,以结构优化推动可持续的总量平衡。另一方面,还须区分矛盾主次,锁定结构问题和供给侧矛盾,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挺在前面,将着力点和着重点放在推动各种事关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和问题的基础性改革上。既不能顾此失彼,只管短期,不顾长期,只管总量平衡,不顾结构优化;又不能主次不分,将非主要矛盾误作主要矛盾,将非矛盾主要方面误作矛盾主要方面。

当前的经济下行压力,是在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背景下发生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经济下行压力尽管表象相近或类似,但其内在成因、效应传递机理大不相同。在总量性与需求侧矛盾和问题的背后,隐藏着结构性与供给侧矛盾和问题的深刻内容。倘若不加区分地简单复制高速增长阶段的方式方法去应对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经济下行压力,很可能事与愿违。稳增长的操作,一方面要与新时代的主题和新发展阶段的使命相契合,循着匹配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理念、思想和战略而展开。另一方面,还要有打一场持久战的思想准备。既不能因循守旧,以惯性思维追求稳增长目标,更不能急功近利,企望通过速战速决而大获全胜。

可以十分明确的一点是,在今天的中国,稳增长必须在政策调整和深化改革两个线索上双重发力,且以后者为主。稳增长的操作,将集中考验我们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的能力和水平。稳增长的成效,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将经济下行的压力转换为深化改革的动力。注重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办法稳增长,决不会也不能是一句空话。(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

关键词: 稳增长

下一篇:神马电力11月18日快速反弹 5分钟内涨幅超过2%
上一篇:1136亿元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提前下达 助力决战脱贫攻坚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