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月22日开市交易至今,科创板上市公司已经度过了一个完整的季报披露期,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包含的各类机构也日益丰富,尤其是中长期资金“增配”科创板的现象有显著提升。
截至11月1日,科创板共有上市公司41家,总市值5708.14亿元,流通市值806.22亿元,平均市盈率65.1倍。科创板运行“符合预期,基本平稳”,其中也出现了不少亮点,比如中长期资金的表现。
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等制度创新平稳有序,这是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对科创板的评价之一。他认为,科创板能不能培育出优秀科创企业,培育出伟大的科技公司,需要从更长时间维度去观察。
培育伟大的科技公司,必然需要中长期资金的支持,在资本市场上更是如此。中长期资金包括公募基金、社保基金、养老金、企业年金、保险资金和QFII、RQFII等。科创板公司在发行时,就规定了一定比例的网下发行数量股票要优先向这些中长期资金倾斜。
一个带有标志性意义的现象是,在方邦股份公布的第三季度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全国社保基金一一三组合现身其中,持有41.19万股占比2.26%,名列流通股东第一位。
此外,公募基金、券商资金、创投基金等中长期资金也频繁出现在科创板上市公司十大流通股东当中。其中,在科创板个股前十大流通股东中,机构投资者占据多数的现象也已存在,比如南微医学、澜起科技等。
尽管这些中长期资金只是将科创板公司作为“增配”购入,包括打新获得的股份以及创投基金持有的股份,并没有大量买入,但它们能够积极参与科创板企业的发行便足以说明科创板的吸引力了。一个刚刚成立超过百天的全新板块,其长期成长性等观察指标还没有量的积累,这些长期资金就能够积极参与其中,显然是科创板的一大成功之处。
再从科创板打新、询价所披露的名单来看,其包含的投资者更为丰富,除了境内的各路投资者外,QFII与RQFII也是常客。尤其是在QFII与RQFII进入境内资本市场的额度限制被取消之后,它们对国内资本市场的兴趣越来越高。再加上境外指数公司频繁增加A股市场权重,也等于在向它们宣讲A股市场的优势和未来发展前景。
从科创板开市交易以来的情况看,改革试验田的作用明显,注册制、交易制度等改革都积累了一定经验,具备了向其他板块复制推广的条件。但由于开市时间还短,中长期资金除了热情参与科创板企业打新之外,可供研究的标的还不多。未来,随着科创板上市企业的增多,它们就将成为中长期资金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届时,中长期资金持有科创板上市公司股权就将从现在的“增配”变为“标配”。
关键词: 科创板